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

人生最難過

人生難過的事很多,但最難過的會是甚麼﹖感覺上,要讓屁股指揮腦袋應在三大之例。當然,做人做事焉能隨心所欲,但今天做著昨天駡的事,又豈不違心﹖

做人基本,仍然是我的陽光測試

專家教路

深信阿當‧史密斯,當然同意分工的重要性,大冒險的行程自然也要找來專家教路。

機票很貴,可於六十日內的來回機票近萬,要坐國泰直航的話,盛惠萬二。由於坐火車日數太多,多國21天歐洲火車證每人約七千。加上每日住宿拉上補下平均一千,可謂未去玩先俾數萬。

行程問題不大(如果錢不是問題的話),只是會在慕尼黑遇上啤酒節。啤酒節固然熱鬧,只是屆時房租每晚便要二、三千,恐怕物非所值。

有了專家意見,行程微調在所難免;可以跳過慕尼黑、甚至不遊德國(改遊奧地利看來不錯)。酒店方面,也要自已再看看

左右紅藍綠(二)

又有幸為港台的「左右紅藍綠」做主持,經過上次的經驗,今次講稿:嘅、喺、呢盡出,錄影自然輕鬆不少。

錄影前,編導問有否練習。本來以為是怕我準備不足,原來卻是「嫌」我上次準備太過充足,於是說得太快、太似背書。其實現在演講、接受訪問甚少背稿,只是身為主持,如果說得不順又看似奇怪,看來當中平衡真考工夫。

錄影甚為順利,兩集只用了個多小時。「收工」之時,經編導提醒才知可於化妝間落妝;上次,我是「原妝」走的,難怪之後塊面咁滑……

兩集將於星期四播出。

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

夢想‧家


寒舍已具雛形,對於從來只是租者有其屋、居無定所的我,終於可以有「定所」給自已規劃一下。難得發現網上有免費軟件幫助設計家居,花了整天工夫幻想一下未來。


早已打算「霸佔」地下,屋外空地一邊用作泊車及共用花園,然後貪心一點,把餘下的六百呎用作私家花園。想種很多很多植物、「食物」,希望最終不會「有心無力」。









三房一廳,開放式廚房,反正煮飯機會微乎其微。廳小,盡量避免放置雜物,可以的話,想放一缸魚。主人房不小、四平八穩,想用盡空間卻不容易,只好勉強把一角用作衣帽間(其實小得可憐)。

最感滿意的,是兩張工作枱及佈滿書架的書房;現在,面對無處容身的書,實在好生煩惱。

然後,已經不知餘下的一房可作何用—從來不明白香港人為什麼如此喜歡三房間格。權當衣物、雜物間,加上梳化床一張以待「不速之客」。

希望完工之日,不會太難看。心動乎﹖有興趣的朋友,快快預留一個單位!

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

The Happening

不知何年,在家看了《鬼眼》影碟,橋段特出、故事完整,驚喜不已。其後在戲院看的《不死劫》,仍然創新可觀。同一導演(M.Night Shyamalan)後來的作品,不知何解完全沒有看過,但聽說似乎是表現每況愈下。

剛看了The Happening(中文譯名《破天‧慌》真是不知所云),意念仍然創新,只是感覺上橋段卻是平淡非常。全片極力以死亡畫面製造恐怖,可是結果卻是恐怖有餘而懸疑不足。當然,可能全片就是要帶出大自然現象難以完全解釋的訊息,但這畢竟這是電影而非科學記錄片。

其實增加懸疑和解迷的情節應該不難,但是卻可能和全片主軸不符。例如要給予植物是源頭的提示,可以指出一些在大商場或沒有植物的地方所受影響較少,或是當人們以為逃到效區更安全時,反而引發更多死亡。不過,這樣便會帶出沒有植物比較安全的訊息,簡直與電影訊息背道而馳。

以戲論戲,假如該片以污染為疑兇、植物為真兇,顛覆綠色是好的觀念,雖然政治不正確,但橋段肯定令人拍案叫絕。

大教授回歸《信報》

大教授告別《壹週刊,以為其文章重現報章之日無期,今天《信報》社評卻說明天起連載大教授最近大作《中國的經濟制度》。

事隔多年,大教授行將回歸《信報》。

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

釋懷‧黑色星期五

昨早聽見電台說黑色星期五,還以為是說這個星期五可能有黑色暴雨,原來卻是真正的黑色星期五,而論文的最終口試也在這天。

口試十時開始,其中一位評審卻誤以為是十一時開始,最終要等二十分鐘才齊人。還好,要是因而要把口試延期,肯定很慘;考生都是這樣想吧!

根據上次的經驗,大刀闊斧把內容聚焦模型本身,時間以半小時為目標。評審的問題,較上次少,但真正令人開心的是,問題更為實質,有益於改進內容。評審結果應該沒大問題,其中一位評審試後跟我說good work,導師也發來電郵致賀。

我知我知,這些無非客套之詞。不過,就讓我閉上眼、釋懷一陣子好了。

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

好想‧好相

曾經努力自學攝影,對於快門、光圈似曾相識,可是就是拍不出滿意的相片來,未知是技巧還是器材的問題。

現時配備的是最普通的全自動數碼相機,功能有限。歐遊在即,正在想應否買機留倩影。單鏡反光機應為升級之選,但又怕學不識,得物無所用,甚或拍出較「傻瓜」更差的效果。

網友卻已經早著先鞕,買了Canon 450D。看了半天她介紹的Tutorial,有點心癢。結果如何,有待下回分解。

一些近年習作,總是跟設想不一樣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

六月四日

上年說過,不贅,莫失莫忘。

別了,大教授

別怕,大教授無恙,只是告別了《壹週刊》的專欄

大教授自83年為《信報》專欄《論衡》執筆,開創了經濟散文之風。假如沒有張五常,中外不少人—包括自己,或許不會嘗試接觸經濟學。

大教授數年前已告別《蘋果日報》的專欄《還斂集》,現在連《壹週刊》的《南窗集》也作結,教授文章恐怕再難見於傳媒。

希望這不是代表經濟學又再從生活步入墓塚。

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

感懷身世

行將出任食物及衛生局政治助理的陳智遠,二十八歲,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及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比較政治碩士,現職城市大學亞洲管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助理、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兼職講師,履新後薪酬由現時三萬升至十二萬

有一個人,兩個月之後是雙碩士,現職某大教學助理、某教學機構金融會計學兼職講師,同時附送一堆CFA、CPA資格。只是少了一張圓枱是不是也應該值得一個助理政治助理、或是政治助理助理甚麼的﹖

有點迷惘

今天把論文交到研究院,以便安排外部評審。感覺有點迷惘,首次口試以後,導師、評審對修改版本毫無評語,深知其中一位根本從未翻閱。即使論文初版,導師意見同樣少之又少。同學都說,其實這很正常;而我,很迷惘。

這不是頭一次,從工作時接觸銀行的決策過程、取得兼讀碩士時,都有一種「原來只是這樣」的迷惘。很多事的程序雖既多且繁,當中執行的人,真正用心的卻是無幾。

當學術期刊的文章可以如此粗疏,連自已也曾找出一位教授已刊登文章(也是過去同學的畢業論文)的錯處時,或許這種迷惘,只因過於認真、過於執著、過於輕視自己﹖

座右銘

火雞最好味的時候,就係未食和食第一啖之間 - 麥兜

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,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,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interest. - Adam Smith

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,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- Voltai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