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

父母

雪:

剛過去的星期日是父親節,妳有沒有打個電話給香港的家人報報訊﹖或者有丁點兒的想念家人﹖自幼跟家人的關係便不好的我,好像跟每個家人都性格不合。性格沒有改變,倒是近幾年離家自住,愈來愈體諒以往家人的種種不順眼事情;成家以後,當自己為了生兒育女的代價而卻步時,更感到父母的偉大(好老土呵)。這幾年盡力彌補,生日、父母親節都會積極參與、也致力「推動」他們享受人生。說到底,很害怕在沒法彌補的時候,才發覺有太多應做未做的事。

說易行難,性格不合的確令我和家人相處增添了難度,所以特別羨慕像方男這些自幼便跟家人相處融洽的人。能夠跟家人溝通是一件大好事,要知道我媽媽曾經以為我是自閉的......

不經不覺,妳已經完成妳「法國讀法文」的三分一旅程,有沒有什麼小總結(除了食物外.......)﹖話說回來,這些時候看到雜誌旳美食介紹時,總想著妳回來時要到什麼地方為妳洗塵。公仔麵是不是已經戰勝了法國麵包呢﹖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明:

父親節那天因為要出外看薰衣草, 所以特別提早起床打電話打老爸說聲父親節快樂.
說來慚愧, 我跟家人的關係也好不了你多少, 也不可說是差吧, 但在家時我就像個透明兼聾啞人士, 甚少跟他們說話, 只覺得跟他們沒有話題. 但當然心裡是關心他們的, 只是不知怎去表達和不夠耐性吧了. 所以我也很羨慕方男那種相處融洽的家庭.
不過我覺得就算我們主觀的覺得父母所說所做有點不太順眼, 也應該多點包容和體諒, 我們也不能要求他們跟我們有同一個思維模式吧. 特別是眼見父母年紀老邁, 愈是警惕自己要對他們好一點, 盡量避免說些會令他們不開心的說話.

時間真是過得太快, 兩個月就這樣過了. 談總結好像有點凝重, 到目為止的一點感想是沒有後悔花了金錢和時間到這裡. 香港雖然是一個國際城市, 但我常覺得所見的其實很有限, 人們的思維和人生的模式都大致相同. 在這裡, 卻可以遇見不同地方的人, 他們令我覺得人生真是可以很不一樣的.

老老實實, 我是頗享受吃法國麵包的. 它是那種你第一次吃覺得沒什麼特別, 但是會愈吃愈喜歡的食物. 當然, 美味的中國菜也是令人十分掛念的!

座右銘

火雞最好味的時候,就係未食和食第一啖之間 - 麥兜

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,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,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interest. - Adam Smith

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,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- Voltaire